哪个股票交易平台好 古特雷斯提议改革联合国安理会,废除一票否决权,俄罗斯一票否决_美国_扎哈罗娃_冲突
前言哪个股票交易平台好
7月2日这天,古特雷斯又搞了个大新闻。他公开提议要改革那个存在了80年的一票否决权。
结果呢?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回应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"打脸"——直接用一票否决权否掉了这个要废除一票否决权的提议。
古特雷斯明知道会被否决,为啥还要硬着头皮上?这场看似荒诞的改革闹剧,到底在演给谁看?
这场"自相矛盾"有多讽刺
听起来很绕口。但这就是7月2日在联合国上演的真实一幕。想想看,古特雷斯当年当选秘书长时,俄罗斯还是那个拍手叫好的支持者呢。
2016年10月,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秘书长遴选投票。古特雷斯拿到了13张"鼓励"票,2张"无意见"票,没有一张反对票。更有意思的是,当时的安理会轮值主席正是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。他还亲自宣布古特雷斯为"明确的各方支持人选"。
展开剩余89%那会儿的俄罗斯,对古特雷斯可是赞不绝口。如今扎哈罗娃直接给他扣了个"看门狗"的帽子,说他"越权了","不过就是联合国的看门人"。这转脸速度,连变脸大师都得服气。
更讽刺的是,古特雷斯这个改革提议,本身就像个悖论。用一票否决权来否决废除一票否决权,这逻辑听起来就像是"我正在说谎"这个经典哲学命题。你说它对也不是,说它错也不是。
俄罗斯外交部的态度很明确:秘书长就是个"行政首长",没权利改革安理会。要改革?必须五大常任理事国共同行动。这话说得冠冕堂皇,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小伙子,你想太多了。
美国和英国呢?虽然平时对俄罗斯各种不爽,但在这件事上,态度出奇地一致。他们也不支持废除一票否决权。为啥?因为这东西是他们手里的"压舱石",谁也不想扔掉这个保命的家伙。这场闹剧的背后,藏着的是更深层的国际权力游戏。
否决权这东西,到底有啥门道
要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,咱得往前倒倒带。1942年1月1日,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白宫签了个《联合国家宣言》。到了1945年雅尔塔会议,美国考虑到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,苏联琢磨着要制衡美英,两家一拍即合,让法国也当了常任理事国。
就这样,五个"战胜国"坐稳了联合国的头把交椅,每家都有一票否决权。这个设计其实挺聪明的。就像几个邻居约定,大事儿必须大家都同意才能干,谁都有权说"不行"。这样一来,谁也别想搞独裁,大家都得坐下来好好商量。
但古特雷斯看不惯的就是这一点。他觉得这套1945年的老规矩,已经跟不上时代了。现在的联合国有193个成员国,比建国时多了142个。凭啥还让这五家说了算?
扎哈罗娃的反驳也不是没道理。她说,一票否决权不是给二战战胜国的"优待",而是为了避免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发动战争。说白了,这玩意儿就是个"平衡器",让大家把原本要用拳头解决的事情,拿到谈判桌上用嘴巴解决。
你想想,如果没有这个制衡机制,联合国会变成啥样?很可能就是"多数人的暴政"。美国一呼百应,拉着一帮小弟就能通过各种决议。中俄两家被边缘化,索性退群不玩了。到那时候,联合国就真成了"西方国家俱乐部"。
历史上有个教训。当年的国际联盟就是因为搞"多数票决定",结果强国纷纷退出,最后彻底凉凉。联合国的设计者们显然吸取了这个教训。一票否决权虽然看起来不民主,但它确实起到了"稳定器"的作用。
话说回来,这种稳定是有代价的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安理会就像卡了壳的机器,基本上啥也干不了。俄罗斯一票否决,西方的制裁决议全部泡汤。这让很多人觉得,联合国成了"有议无决"的清谈馆。
数字会说话,谁在"浪费"否决权
数据这东西不骗人,咱来看看各家的"成绩单"。英国用了30多次否决权,其中20多次还是跟着美国一起投的。法国更绝,历史上就用过1次,还是1976年为了保住科摩罗的马约特岛。
中国挺克制的。2000年以前只用了3次,那会儿咱综合国力还不够强。2001年到2022年期间,使用频次上升到了14次。不过作为负责任的大国,咱该出手时就出手,比如在巴以冲突问题上,坚决反对损害巴勒斯坦权益的草案。
美俄两家那就是"大户"了。特别是最近几年,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爆发以来,两家的否决权用得那叫一个频繁。每用一次,国际形象就掉一分,这买卖划不划算,各国心里都有数。
有意思的是,英法两国已经35年没用过否决权了。上次使用还是1989年12月20日,当时美军入侵巴拿马,英法跟着美国一起否决了谴责决议。之后?再也没动过这个"核按钮"。
为啥?说白了还是实力问题。英法的国力已经撑不起频繁的"任性"了。每次否决都是政治成本,没有绝对的核心利益,谁愿意当这个恶人?
古特雷斯想改革,还有个重要背景。印日德巴四国早就眼红常任理事国的位子,三天两头提改革方案。印度更是从2005年开始就嚷嚷着要入常,理由是人口多、经济体量大、还有核武器。
但现实很骨感。要入常,得满足三个条件:修订《联合国宪章》、66%以上成员国同意、五常全票通过。这三道门槛,每一道都难如登天。就拿印度来说,它很难得到伊斯兰国家的认可,巴基斯坦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。
2024年,印度还组织了另外三个想入常的国家,向联合国提交改革方案,要求把安理会成员国从15个扩充到26个,再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席位。对这种"借题发挥"的行为,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说得很直接:非洲国家想入常是纠正历史不公的正当需求,某些国家纯粹是关注自身私利。
改革这事儿,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
既然改革这么难,古特雷斯为啥还要做这个"明知不可为"的事?我觉得吧,他心里装着的是那些在联合国没啥话语权的小国,特别是非洲。
54个非洲国家,连一个常任理事国都没有。古特雷斯在今年2月的非洲联盟峰会上就呼吁,要为非洲争取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。这不是空口白牙,而是有理有据的。
非洲是殖民主义和奴隶贸易的受害者,至今还在承受着历史留下的结构性不公。从人口来说,非洲有12亿人,占世界人口的15%。从经济角度看,非洲虽然还在发展中,但潜力巨大。凭啥在国际治理中没有发言权?
但问题在于,给非洲增加席位,就意味着要削弱现有五常的相对影响力。这是个零和博弈,谁愿意让出手里的蛋糕?
古特雷斯的改革思路其实挺现实的。他不是要推倒重来,而是希望让联合国"朝着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方向进行改革"。增加落后国家的国际权益,不意味着就必须削弱五常的权威。
问题是,这种平衡太难掌握了。稍微向一边倾斜,另一边就可能翻船。古特雷斯这次明知会被否决还要提议,与其说是制度挑战,不如说是给全世界出了道思考题:到底什么样的联合国,才能真正代表"联合"?
结语
古特雷斯这一出,我觉得挺有意思。明知道会碰壁,还要往上撞,这不是傻,这是在给全世界出道题。他用自己的"碰壁",让所有人都看清了联合国改革的现实困境。
古特雷斯的这次"表演",虽然注定失败,但意义深远。他告诉世界:改革的声音不会消失,变革的需求不会停止。联合国要么跟上时代的步伐,要么被时代抛弃。
正如他自己说的那句话:"要么改革,要么分裂。"你觉得呢?联合国改革是该激进一点,还是稳妥一点?
信息来源:哪个股票交易平台好
发布于:河南省